媒体新闻
今年经济工作这样干 | 市农业农村系统2025年重点工作解读

六措并举 建设农业强市

——2025年市农业农村系统重点工作解读


今年,市农业农村局继续坚持守底线、固成果、兴产业、促增收、优环境、强治理六措并举,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以粮安为目标,开创稳产保供新局面。力争今年粮食播种面积644.83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4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3.5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万亩。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步伐,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1100亩,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增量。积极争取新型经营主体单产提升、玉米单产提升、玉米“一喷多促”、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等项目,在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25万亩,春播前完工并投入使用,落实8万亩清种大豆、23.5万亩油料单产提升项目。因地制宜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全面实施玉米、小麦、稻谷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做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建设。


以帮扶为抓手,筑牢防止返贫新堤坝。扎实做好2025年度16.4万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落实交通补贴和稳岗补助的发放工作,同步开展好“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帮扶行动。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利用衔接资金积极推进23800人以上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实施可回收利用废旧物品站点建设项目。建立“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奖补机制,9个重点帮扶县要充分利用2025年省级4619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全力做好庭院经济拟发展村和拟发展户的政策落实和资金支持。


以特优为方向,推动富民产业新拓展。今年全市争取再培育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10家以上省级、市级龙头企业,持续打造龙头企业牵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农户参与的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积极发展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以富民为根本,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持续拓宽脱贫群众务工就业渠道,将促农增收向特优产业、务工就业、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方向聚焦。


以和美为重点,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创建3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260个左右提档升级村。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加快农村千兆光网、5G网络、移动物联网规划布局与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加快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作者:刘鑫林

来源:忻州日报

▌“山西风向标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互联网是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尊重原创,崇尚分享。


上一篇:我市出台奖补政策支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冲刺“开门红” | 山西先通电力:年度产值有望突破 1 亿元

今年经济工作这样干 | 市农业农村系统2025年重点工作解读

2025-03-24    来源:本站编辑    编辑:本站编辑

六措并举 建设农业强市

——2025年市农业农村系统重点工作解读


今年,市农业农村局继续坚持守底线、固成果、兴产业、促增收、优环境、强治理六措并举,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以粮安为目标,开创稳产保供新局面。力争今年粮食播种面积644.83万亩,大豆播种面积2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4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3.5万亩,油菜播种面积1万亩。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步伐,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1100亩,坚决遏制耕地“非粮化”增量。积极争取新型经营主体单产提升、玉米单产提升、玉米“一喷多促”、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等项目,在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25万亩,春播前完工并投入使用,落实8万亩清种大豆、23.5万亩油料单产提升项目。因地制宜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全面实施玉米、小麦、稻谷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做好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建设。


以帮扶为抓手,筑牢防止返贫新堤坝。扎实做好2025年度16.4万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工作,落实交通补贴和稳岗补助的发放工作,同步开展好“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帮扶行动。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利用衔接资金积极推进23800人以上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实施可回收利用废旧物品站点建设项目。建立“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奖补机制,9个重点帮扶县要充分利用2025年省级4619万元专项奖补资金,全力做好庭院经济拟发展村和拟发展户的政策落实和资金支持。


以特优为方向,推动富民产业新拓展。今年全市争取再培育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培育10家以上省级、市级龙头企业,持续打造龙头企业牵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农户参与的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积极发展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


以富民为根本,拓宽农民增收新渠道。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持续拓宽脱贫群众务工就业渠道,将促农增收向特优产业、务工就业、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等方向聚焦。


以和美为重点,打造宜居宜业新环境。创建3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260个左右提档升级村。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主干道建设。加快农村千兆光网、5G网络、移动物联网规划布局与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加快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作者:刘鑫林

来源:忻州日报

▌“山西风向标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互联网是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尊重原创,崇尚分享。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8007061号-1  版权所有:忻州时代风向标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

晋ICP备18007061号-1  版权所有:忻州时代风向标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