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闻
张建宏:妙手匠心铸医魂 仁心仁术解患忧


(本网讯郝法林)医院似自家, 病人如亲人,从医30年来,他摒弃以貌取人,衣帽看人的杂念,始终不渝保持着一个信念;“做医生这个工作,就是要为病人付出,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最大的快乐。”30年来,他待患者如亲人,在自己的医疗岗位上黙黙无闻,用自己精湛的医术,热情、和蔼可亲的态度为患者解除着病痛,并使他们一步步恢复健康。30年来,他视医学如生命,妙手匠心铸医魂 ,他用精湛的医术守护患者的健康;仁心仁术诠释医者大爱。30年来,他并未居功自傲,仍坚守在门诊岗位上精诚做着大医,一心为着病人,他就是——忻州市忻府区中医院院长助理、医务科主任、中医第5诊室医师张建宏。

妙手匠心铸医魂

张建宏,原平市人。自幼受父亲熏陶,对中医萌生浓厚兴趣,8岁随父出诊积累经验,13 岁便能独立诊治,天赋尽显。后师从滋阴派传承人王天才,以《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为基,深悟中医理论。临床中,他从独特“象”视角研究中医,察象辨证、精准用药,疗效显著,获得患者信赖。
1995年大学毕业,张建宏怀揣着一心为民的梦想,成为了忻州市忻府区中医院的一名白衣天使,从此他一头扑在了医疗事业上,为了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他在工作之余,潜心学习给自己“充电”,他以精湛的医术在为患者消除病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直至凭借自己的实力竟升忻府区中医院院长助理、医务科主任。

从医30年,张建宏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全身心投入中医药临床医学工作,尤其在脾胃病方面有深入研究,特别对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胃下垂、糖尿病、胃经瘫及其它相关疾病,取得了临床治愈的独特疗效,同时也总结出一套脾胃病治疗独特经验。也难怪寻他看病的人不仅是山西本地,来自北京、南京、河北、河南等祖国大江南北。病人家属不远万里送来了他们精心自制的锦旗,来表达对张大夫的褒奖。



是医师更像是朋友

在医患矛盾加剧的今天,很多人认为行医环境大不如前。抱着能不揽事就尽量不揽,省得给自己惹麻烦,但张建宏不这么认为;他说:“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事业成败跟我治病救人的结果连在一起。我觉得我人生的所有成功与失败在于我自己的信念和自己走的路。”这也是他为医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则。

3月11日上午8时30分许,都市聚焦网慕名来到了忻州市忻府区中医院,在朋友的指引下步入了位于一楼西脾胃科,中医第5诊室,一间不大的斗室里围满了病人和家属,左右两面墙壁上挂着红底黄字写有“医术精湛,妙手回春”“医术可信,医德可敬”“神医妙术,去病痛”等不同内容的锦旗,一面面锦旗无言地叙述着患者即家属对张主任的感激之情。

办公桌边张主任正在聚精会神地为一中年大哥把脉诊断,查量血压,检查口腔,不时热 情地询问病情,边开处方边和病人交流;“服药后感觉怎样,给你再开几付中药。”“服药期间忌吃辛辣。”他边叮嘱边把病人扶起来,微笑地目送离开。转身又为一位妇女把脉:“你这几次复查,一次比一次好,因为像这种萎缩性胃炎,是慢性病,你现在这种情况就是饮食、生活方式方面要注意一下,要休息好,别劳累,要保证营养,清淡一点。”张建宏叮嘱道。接着又为下一位病人诊治。

“张主任每天都是这样,找他看病的人很多。”随行的朋友说。“他对我们这些病人还是相当的好,他服务态度也蛮好的,技术也很好的。”患者王女士说。


本网从忻州市忻府区中医院的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张建宏主任从事中医科工作30多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加之对患者态度和蔼可亲,在医院同事中口碑很好。每天一来医院,就有病人等在门口,把脉、量血压,问诊,拿、摸、捻仔细地诊断,从没有嫌弃过,开处方、填写化验、检验、功能检查报告单,他对每位病人都是一样的热情。30年来,不论刮风下雨他都按时赶到医院,准时坐在门诊,接待着病人,在他的眼中不论是贵贱贫富,只要是病人他都童叟无欺热情对待。每天找他看病的患者走了一拔又一拔,他总是微笑着迎来送往,仔细地把脉诊治,伏案填写处方以及各种检查、检验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每天填写出多少,30年来经他手究竟救治过多少患者,为多少患者解除了病疼,张建宏他自己也说不清了。

“ 国家既然赋予我做医生的职责,从事医生这个工作,我就应当为病人付出,为病人解除痛苦。”他说的这句话或许正是他内心真实所想。

“病人痛苦我就心疼”

面对都市聚焦网的采访,他显得非常低调,这与他崇尚的医者仁心情怀有关。他说:“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一名好的医生,首先是要把自己的技术提高,才能更好服务患者;其次要有仁心,要对患者的遭遇充满同情,同时要学会感激患者,患者可以让医生成长”。

他告诉本网:从医这么多年,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尊重,问他每天就诊的人这么多累吗?“说不累是假话,但我很快乐。”说起家人对他的看法;他说;“这么多年,一切都已习惯了。”妻子对我工作很支持。据了解;他每天都比别人要早到医院,每天早上7点40分到医院,他说;“我的提前准备好一切,比如;将处方、检查所用的报告单、化验单放好,要不一上班病人多了,忙不过来,延误时间。”有时病人多,中午回不了家,午饭就只能随便吃几口,他笑着说:“这些都无所谓,在我内心唯一感到愧对的是一双儿女身上照顾的太少,对家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只顾给别人看病了我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说着他哽咽了。

交谈中他认为;不管病人本身状况如何,医生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既然病人是我们的“亲人”,就诊时是我们请来的“客人”,因而在临床上就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只要是病人就要一事同认,摒弃以貌取人,衣帽取人等杂念,以医德为重,看到病人痛苦我就心疼。”听着他的一番话语,领悟出了他那赋有大爱的一颗心。

30年来张建宏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病人和家属解除着病痛和愁肠,而他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采访结束时他告诉本网:“只要真正为别人着想、一步一个脚印去干事,即使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无愧于良心、无愧于社会。”






来源:都市聚焦网

▌“山西风向标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互联网是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尊重原创,崇尚分享。


上一篇: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十二次主任会议
下一篇:今年经济工作这样干 | 市发改系统2025年重点工作解读

张建宏:妙手匠心铸医魂 仁心仁术解患忧

2025-03-22    来源:本站编辑    编辑:本站编辑


(本网讯郝法林)医院似自家, 病人如亲人,从医30年来,他摒弃以貌取人,衣帽看人的杂念,始终不渝保持着一个信念;“做医生这个工作,就是要为病人付出,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最大的快乐。”30年来,他待患者如亲人,在自己的医疗岗位上黙黙无闻,用自己精湛的医术,热情、和蔼可亲的态度为患者解除着病痛,并使他们一步步恢复健康。30年来,他视医学如生命,妙手匠心铸医魂 ,他用精湛的医术守护患者的健康;仁心仁术诠释医者大爱。30年来,他并未居功自傲,仍坚守在门诊岗位上精诚做着大医,一心为着病人,他就是——忻州市忻府区中医院院长助理、医务科主任、中医第5诊室医师张建宏。

妙手匠心铸医魂

张建宏,原平市人。自幼受父亲熏陶,对中医萌生浓厚兴趣,8岁随父出诊积累经验,13 岁便能独立诊治,天赋尽显。后师从滋阴派传承人王天才,以《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为基,深悟中医理论。临床中,他从独特“象”视角研究中医,察象辨证、精准用药,疗效显著,获得患者信赖。
1995年大学毕业,张建宏怀揣着一心为民的梦想,成为了忻州市忻府区中医院的一名白衣天使,从此他一头扑在了医疗事业上,为了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他在工作之余,潜心学习给自己“充电”,他以精湛的医术在为患者消除病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充实着自己,直至凭借自己的实力竟升忻府区中医院院长助理、医务科主任。

从医30年,张建宏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全身心投入中医药临床医学工作,尤其在脾胃病方面有深入研究,特别对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等)、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胃下垂、糖尿病、胃经瘫及其它相关疾病,取得了临床治愈的独特疗效,同时也总结出一套脾胃病治疗独特经验。也难怪寻他看病的人不仅是山西本地,来自北京、南京、河北、河南等祖国大江南北。病人家属不远万里送来了他们精心自制的锦旗,来表达对张大夫的褒奖。



是医师更像是朋友

在医患矛盾加剧的今天,很多人认为行医环境大不如前。抱着能不揽事就尽量不揽,省得给自己惹麻烦,但张建宏不这么认为;他说:“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事业成败跟我治病救人的结果连在一起。我觉得我人生的所有成功与失败在于我自己的信念和自己走的路。”这也是他为医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则。

3月11日上午8时30分许,都市聚焦网慕名来到了忻州市忻府区中医院,在朋友的指引下步入了位于一楼西脾胃科,中医第5诊室,一间不大的斗室里围满了病人和家属,左右两面墙壁上挂着红底黄字写有“医术精湛,妙手回春”“医术可信,医德可敬”“神医妙术,去病痛”等不同内容的锦旗,一面面锦旗无言地叙述着患者即家属对张主任的感激之情。

办公桌边张主任正在聚精会神地为一中年大哥把脉诊断,查量血压,检查口腔,不时热 情地询问病情,边开处方边和病人交流;“服药后感觉怎样,给你再开几付中药。”“服药期间忌吃辛辣。”他边叮嘱边把病人扶起来,微笑地目送离开。转身又为一位妇女把脉:“你这几次复查,一次比一次好,因为像这种萎缩性胃炎,是慢性病,你现在这种情况就是饮食、生活方式方面要注意一下,要休息好,别劳累,要保证营养,清淡一点。”张建宏叮嘱道。接着又为下一位病人诊治。

“张主任每天都是这样,找他看病的人很多。”随行的朋友说。“他对我们这些病人还是相当的好,他服务态度也蛮好的,技术也很好的。”患者王女士说。


本网从忻州市忻府区中医院的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张建宏主任从事中医科工作30多年,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加之对患者态度和蔼可亲,在医院同事中口碑很好。每天一来医院,就有病人等在门口,把脉、量血压,问诊,拿、摸、捻仔细地诊断,从没有嫌弃过,开处方、填写化验、检验、功能检查报告单,他对每位病人都是一样的热情。30年来,不论刮风下雨他都按时赶到医院,准时坐在门诊,接待着病人,在他的眼中不论是贵贱贫富,只要是病人他都童叟无欺热情对待。每天找他看病的患者走了一拔又一拔,他总是微笑着迎来送往,仔细地把脉诊治,伏案填写处方以及各种检查、检验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楚每天填写出多少,30年来经他手究竟救治过多少患者,为多少患者解除了病疼,张建宏他自己也说不清了。

“ 国家既然赋予我做医生的职责,从事医生这个工作,我就应当为病人付出,为病人解除痛苦。”他说的这句话或许正是他内心真实所想。

“病人痛苦我就心疼”

面对都市聚焦网的采访,他显得非常低调,这与他崇尚的医者仁心情怀有关。他说:“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一名好的医生,首先是要把自己的技术提高,才能更好服务患者;其次要有仁心,要对患者的遭遇充满同情,同时要学会感激患者,患者可以让医生成长”。

他告诉本网:从医这么多年,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尊重,问他每天就诊的人这么多累吗?“说不累是假话,但我很快乐。”说起家人对他的看法;他说;“这么多年,一切都已习惯了。”妻子对我工作很支持。据了解;他每天都比别人要早到医院,每天早上7点40分到医院,他说;“我的提前准备好一切,比如;将处方、检查所用的报告单、化验单放好,要不一上班病人多了,忙不过来,延误时间。”有时病人多,中午回不了家,午饭就只能随便吃几口,他笑着说:“这些都无所谓,在我内心唯一感到愧对的是一双儿女身上照顾的太少,对家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只顾给别人看病了我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说着他哽咽了。

交谈中他认为;不管病人本身状况如何,医生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既然病人是我们的“亲人”,就诊时是我们请来的“客人”,因而在临床上就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只要是病人就要一事同认,摒弃以貌取人,衣帽取人等杂念,以医德为重,看到病人痛苦我就心疼。”听着他的一番话语,领悟出了他那赋有大爱的一颗心。

30年来张建宏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病人和家属解除着病痛和愁肠,而他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采访结束时他告诉本网:“只要真正为别人着想、一步一个脚印去干事,即使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无愧于良心、无愧于社会。”






来源:都市聚焦网

▌“山西风向标站”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互联网是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尊重原创,崇尚分享。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8007061号-1  版权所有:忻州时代风向标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

晋ICP备18007061号-1  版权所有:忻州时代风向标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