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闻
忻州长城人物(之二):卫青 杜茂 高洋
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作为一个大将军,最辉煌的战绩与雁门关有关。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入侵汉地,汉武帝分兵四路出击。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治代县),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迎击匈奴,四路当中唯有卫青一路获胜,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700人,这是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此战拉开了汉朝大破胡虏的序幕。卫青被封为关内侯。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匈奴人决定报复,对汉朝的辽阳、渔阳、雁门等郡发动了报复性劫掠。汉军惨败,辽西太守被杀,约两千汉朝人被匈奴人掠走。雁门郡太守也被杀,约千余人被匈奴人屠杀。渔阳郡太守虽未被杀,但当地守军几乎全军覆没。汉武帝得知消息后,派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雁门郡,李息出代郡声援渔阳,两路一起反击匈奴。最后,卫青在雁门斩敌数千人,匈奴败走,这便是有名的“雁门之战”。卫青从公元前130年至公元前119年,七次出击匈奴,多是从雁门关出发的,雁门关成为他克敌制胜的“福地”。
杜茂
杜茂(?—43年),字诸公,南阳郡冠军(今河南邓州)人,东汉初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随刘秀平定河北,剿灭五校农民军,消灭刘永余部,辅佐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历任中坚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先后受封为乐乡侯、修侯、参蘧乡侯。建武七年(31年),刘秀诏杜茂率兵屯田晋阳和广武以防匈奴,并伺机消灭依附于匈奴的卢芳。建武九年,杜茂与雁门太守郭凉出兵讨伐卢芳,在繁畤(今浑源北)与卢芳的部将尹由对阵,卢芳部将贾览率匈奴骑兵万余人前来救援,杜茂与其交战,汉军败绩。建武十二年,光武帝派遣段忠将各郡解除刑枷的犯人配给杜茂镇守北边,还运输金帛缯絮以供给军士,并赐给边民。杜茂发动边卒筑亭候,修烽火,组织部队屯田,用驴车转运物资。后来雁门人贾丹、霍匡、解胜袭杀了卢芳任命的平城守将尹由,投降了汉朝,刘秀诏令运输金帛赐给杜茂、郭凉部下军吏及平城投降的民众。此后卢芳属下的城邑不断有人来降,一月之间雁门暂趋平定,卢芳逃亡到匈奴。建武十三年,光武帝增加了杜茂的食邑,更封杜茂为修侯。
高洋

高洋(526年—559年),字子进,鲜卑名侯尼于(一作侯尼干),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出生于晋阳,小名晋阳乐,北齐开国皇帝,号文宣帝。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凭借门荫入仕,拜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等职,历任左仆射、尚书令等要职,受到其兄高澄的重用。武定七年(549年),长兄高澄遇刺身亡后,趁机执掌朝政,受封丞相、齐王。武定八年(550年)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登基称帝国号“大齐”,史称北齐。高洋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厉行改革,劝农兴学,编制律令,重用人才,并省州县,减少冗官,注意肃清吏治。屡次击败柔然、突厥、契丹,出击南梁,拓地于淮南。征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西人震恐,负甲而北胡惊慌,颇有圣主气范,被突厥可汗称为“英雄天子”。他在位期间十分注重国防建设,北讨时常防南梁觊觎,南伐时担心北胡偷袭,于是大修长城,许多长城段落就在忻州境内。从天保二年(551年)开始修筑黄栌岭至社干戍段长城200余公里。天保五年(554年)在管涔山修筑长城,据《北齐书》载:“天保五年,十二月庚申,帝北巡至达速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达速岭即管涔山黄花岭,在神池县与宁武县的交界处,原属神池管辖。高洋巡视管涔山时决定修筑的这段长城,现在长城墙体遗址清晰可辨,在神池县窝铺沟村南一段,最高处亦有2.5米。宽约810米。现在黄花岭的最高巅还有北齐的点将台,山下有北齐城堡黄花岭堡,遗址完好。天保六年(555年)又修东起幽州西至恒州的长城450余公里。天保七年(556年)又将几段长城连接起来,完成从西河总秦戍直通渤海的万里长城,总长1500余公里。每5公里长城设一戍所,险要关隘设置州、镇。天保八年(557年),又于长城内筑重城,西起库格拔、东至坞纥戍,总长200余公里。据《齐本记》载:“是年(天保八年)于长城内筑重城,自库洛拔(偏关老营堡北五眼井)而东,至于坞纥戍(繁峙平型关东北),凡四百余里”。库洛拔在今偏关县与朔县交界处,坞纥戍在今山西灵丘县西南境。这段内长城经历了忻州境内的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等地,横跨忻州大地,现在偏关老营堡南面保存有25公里,墙体较为完好。北齐皇帝多与忻州有关,或打仗,或筑墙,或游猎,但最有贡献的、真正名垂青史的是这位文宣帝高洋。

来源:忻州日报


上一篇: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在晋全国人大代表莅忻开展专题调研
下一篇:忻州一地部分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忻州长城人物(之二):卫青 杜茂 高洋

2024-09-22    来源:本站编辑    编辑:本站编辑
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作为一个大将军,最辉煌的战绩与雁门关有关。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入侵汉地,汉武帝分兵四路出击。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治代县),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迎击匈奴,四路当中唯有卫青一路获胜,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700人,这是自汉初以来对战匈奴的首次胜利,此战拉开了汉朝大破胡虏的序幕。卫青被封为关内侯。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匈奴人决定报复,对汉朝的辽阳、渔阳、雁门等郡发动了报复性劫掠。汉军惨败,辽西太守被杀,约两千汉朝人被匈奴人掠走。雁门郡太守也被杀,约千余人被匈奴人屠杀。渔阳郡太守虽未被杀,但当地守军几乎全军覆没。汉武帝得知消息后,派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出雁门郡,李息出代郡声援渔阳,两路一起反击匈奴。最后,卫青在雁门斩敌数千人,匈奴败走,这便是有名的“雁门之战”。卫青从公元前130年至公元前119年,七次出击匈奴,多是从雁门关出发的,雁门关成为他克敌制胜的“福地”。
杜茂
杜茂(?—43年),字诸公,南阳郡冠军(今河南邓州)人,东汉初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随刘秀平定河北,剿灭五校农民军,消灭刘永余部,辅佐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历任中坚将军、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先后受封为乐乡侯、修侯、参蘧乡侯。建武七年(31年),刘秀诏杜茂率兵屯田晋阳和广武以防匈奴,并伺机消灭依附于匈奴的卢芳。建武九年,杜茂与雁门太守郭凉出兵讨伐卢芳,在繁畤(今浑源北)与卢芳的部将尹由对阵,卢芳部将贾览率匈奴骑兵万余人前来救援,杜茂与其交战,汉军败绩。建武十二年,光武帝派遣段忠将各郡解除刑枷的犯人配给杜茂镇守北边,还运输金帛缯絮以供给军士,并赐给边民。杜茂发动边卒筑亭候,修烽火,组织部队屯田,用驴车转运物资。后来雁门人贾丹、霍匡、解胜袭杀了卢芳任命的平城守将尹由,投降了汉朝,刘秀诏令运输金帛赐给杜茂、郭凉部下军吏及平城投降的民众。此后卢芳属下的城邑不断有人来降,一月之间雁门暂趋平定,卢芳逃亡到匈奴。建武十三年,光武帝增加了杜茂的食邑,更封杜茂为修侯。
高洋

高洋(526年—559年),字子进,鲜卑名侯尼于(一作侯尼干),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出生于晋阳,小名晋阳乐,北齐开国皇帝,号文宣帝。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凭借门荫入仕,拜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等职,历任左仆射、尚书令等要职,受到其兄高澄的重用。武定七年(549年),长兄高澄遇刺身亡后,趁机执掌朝政,受封丞相、齐王。武定八年(550年)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登基称帝国号“大齐”,史称北齐。高洋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厉行改革,劝农兴学,编制律令,重用人才,并省州县,减少冗官,注意肃清吏治。屡次击败柔然、突厥、契丹,出击南梁,拓地于淮南。征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西人震恐,负甲而北胡惊慌,颇有圣主气范,被突厥可汗称为“英雄天子”。他在位期间十分注重国防建设,北讨时常防南梁觊觎,南伐时担心北胡偷袭,于是大修长城,许多长城段落就在忻州境内。从天保二年(551年)开始修筑黄栌岭至社干戍段长城200余公里。天保五年(554年)在管涔山修筑长城,据《北齐书》载:“天保五年,十二月庚申,帝北巡至达速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达速岭即管涔山黄花岭,在神池县与宁武县的交界处,原属神池管辖。高洋巡视管涔山时决定修筑的这段长城,现在长城墙体遗址清晰可辨,在神池县窝铺沟村南一段,最高处亦有2.5米。宽约810米。现在黄花岭的最高巅还有北齐的点将台,山下有北齐城堡黄花岭堡,遗址完好。天保六年(555年)又修东起幽州西至恒州的长城450余公里。天保七年(556年)又将几段长城连接起来,完成从西河总秦戍直通渤海的万里长城,总长1500余公里。每5公里长城设一戍所,险要关隘设置州、镇。天保八年(557年),又于长城内筑重城,西起库格拔、东至坞纥戍,总长200余公里。据《齐本记》载:“是年(天保八年)于长城内筑重城,自库洛拔(偏关老营堡北五眼井)而东,至于坞纥戍(繁峙平型关东北),凡四百余里”。库洛拔在今偏关县与朔县交界处,坞纥戍在今山西灵丘县西南境。这段内长城经历了忻州境内的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等地,横跨忻州大地,现在偏关老营堡南面保存有25公里,墙体较为完好。北齐皇帝多与忻州有关,或打仗,或筑墙,或游猎,但最有贡献的、真正名垂青史的是这位文宣帝高洋。

来源:忻州日报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8007061号-1  版权所有:忻州时代风向标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

晋ICP备18007061号-1  版权所有:忻州时代风向标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