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闻
中国地质大学学子走进古城

2021年8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城寻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山西省忻州市,走访传统非遗文化传承者,了解民间特色与发展优势,调研忻州古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忻州古城在忻州市委“宜居宜业宜游”的创新型田园城市建设目标定位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文化与经济互惠互利之路。


1.jpg

兢兢业业,实现价值提升

源源不断的客流量与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是与每一位勤劳敬业的手艺人的付出密不可分的。

2.jpg


提起山西,醋文化是山西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走访忻州古城山西老陈醋醋坊的过程中,老板为我们介绍了“夏晒冬冰”与“蒸-酵-熏-淋-陈”的制醋方法与步骤。要历经时间的沉淀,陈醋才可以进行售卖。并且队员们从醋坊得知,古城要求入驻的商铺都采用最优质的原料和亲民的价格来吸引游客,就比如店里的醋,无水无添加,且要经过原材料层层把关。

3.jpg

茨粉

茨粉是忻州当地有名的小吃,队员们走进一家沁满香气的茨粉铺。李师傅耐心为队员们介绍了茨粉及其发展背景,因其制作原料豌豆粉与蒿子籽具有地域限制性,所以茨粉受众少,但健康又美味。李师傅在采访的最后升华道,“在工作中,有几个“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是正德,要正直;一个是勤德,要勤劳,不能懒散。”他将两个“德”充分融入一碗碗历史悠久的茨粉中,一次次肩负起守护民俗文化的重任。

古城与商家是互利的。古城为产品提供平台,产品推动古城发展。古城里的手艺人通过踏实严谨的实际行动,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给予了消费者郑重的承诺,为古城积累了优质的声誉,源源不断地吸引了客流量,增加了经济收入,从而带动了古城商业经济的发展。

倾力扶植,提高生活水平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扶持,是加速乡村振兴的催化剂。这一结论,是队员们深入古城街头巷尾,在走访剪纸与面塑店铺后得出的。

剪纸和面塑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7.jpg

剪纸

剪纸店铺的李敏杰师傅热情地仿照着其中一名队员的侧颜在短时间内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剪纸演示,从业三十多年的他,用精湛的手艺将民间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谈及古城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李师傅表示,民间艺人多来自于附近的乡村,古城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宣传了当地民俗。通过大量的官方宣传,剪纸店转型为民俗宣传,同时兼顾市场。

8.jpg

面塑

从事面塑行业近二十年的卢佩宝师傅也为队员们热心讲解了他与面塑之间的故事,变为非遗的历史悠久的面塑,从最初的廉价粗简发展为高端精致。卢师傅认为,古城不仅集中了民间特色,还为贫困的人提供了学习技能与增加收入的平台。政府加强关注百姓民生,支持发展创新产业。同时,市文旅局也给予民俗大量扶持政策,在节假日或者重要活动时,会举办相应的展览和赛事,也是一种给手工艺宣传的渠道。坐落在古城临街的壹城倾宿民宿也表示,忻州古城带动了就业,也推动了商业发展。此外,随着古城发展以来基础建设力度日益增大,忻州的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集聚要素、配置资源、发展经济、提供服务的功能全面增强,忻州市乡村振兴事业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9.jpg

近年来,政府与文旅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号召,使得其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就业岗位的增加,既提高了广大手艺人的生活水平,也延续了优秀传统文化,使乡村在经济与文化双重层面得以振兴。

强强联动,迸发古城活力

一座古城随着时间的沉淀,在一代代人的来来往往中,被赋予了历史的滚烫温度。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忻州古城,以地方特色为基础,以中国杂粮之都、东方佛教之都、晋北温泉之都为支撑,复现出明清时期忻州古城商贸繁盛、休闲安逸的社会生活画卷。悠久的历史为忻州古城积攒下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批客流量,带来经济收入增长,提高了乡村生活水平。

10.jpg

秀容书院

百年世事相传处,书院天生着剑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秀容书院,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西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缩影。

11.jpg

“云庭无履迹,龛壁有灯烟。”书院总体布局由下中上三院组成,“勤、慎、敏、爱”是秀荣书院的校训。在米山长(山长即现在的校长)的带领与讲解下,队员们从书院的入口—下院开始参观,途径分为北之柏树院,中之枣树园,南之槐树院三院的中院,从槐树院中陈列的忻州市地形图得知,古城凭借优势地形和北部的三关做支撑,易守难攻,被誉为“三关总要”。在上院的六角亭,可俯视整座忻州古城。与此同时,忻州市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吸引了队员们的眼球。书院内郁郁葱葱的树寓意着“百年树人,教育为本。”在历史的印记中缓缓穿行,队员们深入体会到了忻州古城建设中对当地优秀传统古文化的深入发掘。

五台山

为调研是否可以通过知名景点进一步带动古城发展,实现“强强联合”,促进乡村振兴,队员们来到忻州市著名景点——坐落于古城东北方向的5A级景区五台山。在进行了线上问卷及线下走访之后,队员们得出结论,五台山与古城的合力联动是可行的。二者之间仅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游五台山,住忻州古城”将成为未来忻州旅游业发展与增收的好选择,也可以带动周边其他边缘化的旅游景点的发展,从整体上带动忻州市的乡村振兴。此外,五台山受地形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有限,为游客提供住宿、饮食的区域较少,而古城刚好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的食宿,同时也为贫困人民脱贫增收提供了一个大的平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带富一方百姓。忻州实现乡村振兴的底气,来源于实力,更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坚守与热爱。

来源:繁星万点一座城公众号
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互联网是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尊重原创,崇尚分享。

上一篇:31日起,山西人可预约兑换建党100周年纪念币啦!
下一篇:不止周末,学科类培训周一到周五也不行!多地推出“双减”新政

中国地质大学学子走进古城

2021-08-30    来源:本站编辑    编辑:本站编辑

2021年8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城寻迹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山西省忻州市,走访传统非遗文化传承者,了解民间特色与发展优势,调研忻州古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忻州古城在忻州市委“宜居宜业宜游”的创新型田园城市建设目标定位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文化与经济互惠互利之路。


1.jpg

兢兢业业,实现价值提升

源源不断的客流量与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是与每一位勤劳敬业的手艺人的付出密不可分的。

2.jpg


提起山西,醋文化是山西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走访忻州古城山西老陈醋醋坊的过程中,老板为我们介绍了“夏晒冬冰”与“蒸-酵-熏-淋-陈”的制醋方法与步骤。要历经时间的沉淀,陈醋才可以进行售卖。并且队员们从醋坊得知,古城要求入驻的商铺都采用最优质的原料和亲民的价格来吸引游客,就比如店里的醋,无水无添加,且要经过原材料层层把关。

3.jpg

茨粉

茨粉是忻州当地有名的小吃,队员们走进一家沁满香气的茨粉铺。李师傅耐心为队员们介绍了茨粉及其发展背景,因其制作原料豌豆粉与蒿子籽具有地域限制性,所以茨粉受众少,但健康又美味。李师傅在采访的最后升华道,“在工作中,有几个“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是正德,要正直;一个是勤德,要勤劳,不能懒散。”他将两个“德”充分融入一碗碗历史悠久的茨粉中,一次次肩负起守护民俗文化的重任。

古城与商家是互利的。古城为产品提供平台,产品推动古城发展。古城里的手艺人通过踏实严谨的实际行动,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给予了消费者郑重的承诺,为古城积累了优质的声誉,源源不断地吸引了客流量,增加了经济收入,从而带动了古城商业经济的发展。

倾力扶植,提高生活水平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政府的大力引导与扶持,是加速乡村振兴的催化剂。这一结论,是队员们深入古城街头巷尾,在走访剪纸与面塑店铺后得出的。

剪纸和面塑都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7.jpg

剪纸

剪纸店铺的李敏杰师傅热情地仿照着其中一名队员的侧颜在短时间内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剪纸演示,从业三十多年的他,用精湛的手艺将民间特色体现得淋漓尽致。谈及古城对乡村振兴的意义,李师傅表示,民间艺人多来自于附近的乡村,古城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宣传了当地民俗。通过大量的官方宣传,剪纸店转型为民俗宣传,同时兼顾市场。

8.jpg

面塑

从事面塑行业近二十年的卢佩宝师傅也为队员们热心讲解了他与面塑之间的故事,变为非遗的历史悠久的面塑,从最初的廉价粗简发展为高端精致。卢师傅认为,古城不仅集中了民间特色,还为贫困的人提供了学习技能与增加收入的平台。政府加强关注百姓民生,支持发展创新产业。同时,市文旅局也给予民俗大量扶持政策,在节假日或者重要活动时,会举办相应的展览和赛事,也是一种给手工艺宣传的渠道。坐落在古城临街的壹城倾宿民宿也表示,忻州古城带动了就业,也推动了商业发展。此外,随着古城发展以来基础建设力度日益增大,忻州的城市功能更加健全,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升,集聚要素、配置资源、发展经济、提供服务的功能全面增强,忻州市乡村振兴事业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

9.jpg

近年来,政府与文旅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号召,使得其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就业岗位的增加,既提高了广大手艺人的生活水平,也延续了优秀传统文化,使乡村在经济与文化双重层面得以振兴。

强强联动,迸发古城活力

一座古城随着时间的沉淀,在一代代人的来来往往中,被赋予了历史的滚烫温度。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忻州古城,以地方特色为基础,以中国杂粮之都、东方佛教之都、晋北温泉之都为支撑,复现出明清时期忻州古城商贸繁盛、休闲安逸的社会生活画卷。悠久的历史为忻州古城积攒下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吸引了大批客流量,带来经济收入增长,提高了乡村生活水平。

10.jpg

秀容书院

百年世事相传处,书院天生着剑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的秀容书院,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山西省唯一一处保存完好且仍具有教育功能的书院,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变迁的一个重要缩影。

11.jpg

“云庭无履迹,龛壁有灯烟。”书院总体布局由下中上三院组成,“勤、慎、敏、爱”是秀荣书院的校训。在米山长(山长即现在的校长)的带领与讲解下,队员们从书院的入口—下院开始参观,途径分为北之柏树院,中之枣树园,南之槐树院三院的中院,从槐树院中陈列的忻州市地形图得知,古城凭借优势地形和北部的三关做支撑,易守难攻,被誉为“三关总要”。在上院的六角亭,可俯视整座忻州古城。与此同时,忻州市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吸引了队员们的眼球。书院内郁郁葱葱的树寓意着“百年树人,教育为本。”在历史的印记中缓缓穿行,队员们深入体会到了忻州古城建设中对当地优秀传统古文化的深入发掘。

五台山

为调研是否可以通过知名景点进一步带动古城发展,实现“强强联合”,促进乡村振兴,队员们来到忻州市著名景点——坐落于古城东北方向的5A级景区五台山。在进行了线上问卷及线下走访之后,队员们得出结论,五台山与古城的合力联动是可行的。二者之间仅需要两个小时的车程,“游五台山,住忻州古城”将成为未来忻州旅游业发展与增收的好选择,也可以带动周边其他边缘化的旅游景点的发展,从整体上带动忻州市的乡村振兴。此外,五台山受地形限制,基础设施建设有限,为游客提供住宿、饮食的区域较少,而古城刚好可以为游客提供优质的食宿,同时也为贫困人民脱贫增收提供了一个大的平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带富一方百姓。忻州实现乡村振兴的底气,来源于实力,更来源于持之以恒的坚守与热爱。

来源:繁星万点一座城公众号
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及时更正或删除。互联网是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尊重原创,崇尚分享。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8007061号-1  版权所有:忻州时代风向标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

晋ICP备18007061号-1  版权所有:忻州时代风向标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