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赠美女,温馨抒情怀。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为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农发行繁峙县支行组织全体女职工开展“‘诗’情‘花’艺 献礼百年华诞”主题活动,通过“三行情书”、艺术插花等形式展示农发行女职工风采,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活动伊始,花艺师姚老师,采用新鲜花材,为全体女职工讲述了插花的种类和插花的原则。老师亲自为大家演示了插花的制作。在听了老师专业细致的花艺讲座后,使大家深入了解了千姿百态的花草世界,聆听了动听悦耳的花草语言,并各自创作了艺术插花。插花活动后,开展了“三行情书”活动。女职工们用简单的三行文字表达对党的崇敬、热爱和感恩之情。并现场书写,完成后,大家进行了互评和交流。鲜花赠美女,更为“半边天”巾帼英雄增姿添彩,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我行女职工的业余生活,还让她们学会了如何去通过插花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环境,点缀生活中的美,积极引导女职工幸福生活安心工作,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李柯蓉)
三月,乍暖还寒;三月,春意渐浓;三月,万物复苏;三月,一个花开的季节;三月,一个属于女人的季节。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每一个女人都有一颗爱花的心。为表达对女职工的特别关爱,同时丰富业余文化生活,3月8日,农发行定襄县支行组织全体女职工开展“诗情花艺 献礼百年华诞”主题活动。似玉年华春来早,百花盛开乃馨醇。定襄县支行行长王理宾同志对此次活动致以节日的问候与祝福。接下来由专业的插花艺术老师亲临现场授课,培训老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用性,分类别讲解插花艺术的基础知识、插花的由来、插花的造型、器具、色彩应用及花的品种等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纷纷动手实践,选取插花的材料开始自己的“艺术大作”。从品种、选花、裁剪、插花忙的不亦乐乎,女神们的脸上洋溢着美丽的笑容。鲜花赠女神,更为“半边天”巾帼英雄增资添彩,大家根据色彩、形状将不同种类的鲜花进行搭配,完成了一盆盆花团锦簇、欣欣向荣的插花作品。生机勃发正当时,技艺超群颂党恩。为了更好地向党建100周年献礼,姜华同志还用“三行情书”的方式,歌颂党的伟大,抒发对党的赞美与感恩之情。也许辞藻并不华丽,蕴含的感情却十分真挚。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丰富了女职工的业余生活,充分感受到了节日的喜悦,提升了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也增强了凝聚力、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相信今后,女职工们将会更好的投入本职工作,在农发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范玉玉)
女人的美丽来自于优雅,优雅是一种感觉,一种气质,一种能打动人心的力量。每个女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独特的美。为使全体女员工过一个和谐温馨、轻松快乐的“三八”妇女节,进一步提升女员工个人魅力、塑造优美形象,更好地展示女职工的良好风采,3月8日农发行忻州市分行女工委组织开展了一次形体礼仪培训。活动中,形体老师给女职工讲述了正确的形体礼仪及精神状态,并对身体各个部位分别进行塑造和调整,从而展示了女性温婉、优雅、大方的仪态仪表。现场学员积极参与互动,亲身体验和纠正站姿、坐姿、走路方式。活动现场充满欢声笑语,参与女职工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充分体现了市分行党委对女职工的关怀。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提升女性的内涵素养,打造优雅、知性、干练的队伍,展示新时代职业女性的精神风貌,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姿态为农发行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朱瑾瑶)
高等教育“1331工程”是我省上接国家“双一流”建设、下连高质量转型发展,促进高等教育振兴崛起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创造性地把教育优先与创新驱动、人才强省战略贯通起来,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 近日,省政府《关于推动高等教育“1331工程”提质增效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这意味着“1331工程”迈向提质增效新阶段。 “1331工程”从1.0到2.0,高校从“我能做什么”到“我要做什么” “1331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部署、谋划、推动的三大创新工程之一。“1331工程”“111工程”“136工程”三大工程协同推进,聚焦创新平台打造、拔尖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创新驱动发展等,为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积蓄动能。 在“1331工程”中,第一个“1”代表“一个根本”,即立德树人;第一个“3”是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创新团队,这是“1331工程”的“基础”,也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内容;第二个“3”是指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战略联盟),这三大“平台”为全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强大动力;最后一个“1”是“一个目标”,即产出一批重大成果,其中既包括科研成果,也包括人才成果。重大成果的产出,是检验“双一流”建设的一把标尺。 据悉,实施4年来,“1331工程”共支持建设51个立德树人项目、34个重点学科,统筹支持92支创新团队和122个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提质增效是新一轮‘1331工程’的主题主线,是关键词,也是总基调,走内涵式、融合式、创新式的发展战略,力争打造新一轮‘1331工程’的2.0版。”省教育厅副厅长马骏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从1.0到2.0,“1331工程”最大的变化就是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和重大建设方略,更加聚焦顶天立地。“顶天,就是要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的目标;立地,就是立足山西经济转型对高等教育的需求。‘1331工程’2.0版的发力点是坚持‘项目为王’,将建设目标项目化,同时要求高校从‘我能做什么’向‘我要做什么’转变,主动服务转型、服务山西发展。” “‘1331工程’实施4年来,对我们学校的学科建设、综合实力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山西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天才深有感触地说。 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争取在“高原”上起“高峰” 为了保障《实施意见》的推进,省教育厅起草了配套文件,《“1331工程”提质增效建设规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3年“1331工程”的8项建设计划设定了具体的阶段性目标,要求重点学科“冲击一流”、重点实验室“争先进位”、重点创新团队“打造高峰”,可以说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综合发力,全面提升山西的高等教育质量。 “由于历史原因和区位影响,我省高等教育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面对差距,必须敢于争先,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在学科建设上保2进3,在A类学科上实现从0到5的突破这一目标,要自加压力。”马骏表示,“各高校要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科学定位、分层次办学,要一校一面、特色发展。对于冲击‘双一流’的三所高校,要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给予人才、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倾斜政策,争取在‘高原’上真正竖起‘高峰’。” 张天才表示,目前山西大学的学科建设正在冲击“双一流”。“围绕上一轮学科评估,学校制定了‘2+4+X’学科发展战略,即围绕物理和哲学这两个优势学科,优先支持;重点支持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体育学4个B类学科;选择其他一些有特色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 在河北张家口崇礼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项目组的成员们前不久为越野滑雪和单板滑雪项目进行了服务。他们利用可穿戴设备、无人机摄像和定点摄像手段,采集运动员在整个滑行过程当中的速度姿态轨迹和心率相关的数据,使传统的经验化的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科技冬奥”项目是中北大学丑修建团队2019年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除此之外,该校近年来还承担了很多项目,如该校副校长刘俊团队“极端环境下的特种传感与动态测试方法”2018年还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1331工程”提质增效,将鼓励更多创新团队出更多成果。“‘1331工程’最后一个‘1’,从内涵上来说是一种奖励机制,就是要通过实施奖补计划,对学校发展、学科建设、科研创造、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有重大贡献的团队、单位和学科进行奖励。”马骏表示,“《实施意见》中也明确要求,要把‘1331工程’实施工作作为高校党政班子年度考核、目标完成等的重要指标,实行奖惩。同时在项目上也一改过去的分配办法,采取‘揭榜制’办法来遴选、支持团队、学校建设,真正要以成败论英雄,以成绩比高低。” 坚持产学研用结合的路子,坚定服务我省转型发展 平台建设也是“1331工程”的重要抓手。“1331工程”实施以来,在省部共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国家和教育部创新平台建设上,我省相继实现零的突破。 2018年12月,由山西大学为牵头单位组建的“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59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实现了我省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零的突破。2019年、2020年我省再获批5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总数达到6个,位于中西部地区前列。2019年,山西大学“CO2减排与资源化利用”、太原理工大学“先进金属复合材料成形技术与装备”两个中心双双获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一举扭转了我省高校在平台上连续10年无突破的局面。除此之外,我省高校还相继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功能杂粮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等一批国家部委创新平台。 “这些平台建设的前置条件,我们就提出必须搞破壁,走出校园,所以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要走产学研用结合的路子。”马骏表示,“提质增效阶段,我们要求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研究院实现两个全覆盖,一是技术服务全覆盖,二是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全覆盖。要通过‘1331工程’三个平台的建设,服务‘六新’,服务我省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1331工程”牵引下,一批科研成果成功落地转化,高校服务我省转型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太原理工大学于盛旺博士及其科研团队历时6年艰苦攻关,打破国外产品和技术垄断,首创煤层气人工合成大尺寸金刚石,为我省丰富的煤层气资源找到了一个论克拉卖的价值链。2017年,该项目被确定为“1331工程”重点项目。在省委、省政府及学校的共同推动下,华阳集团出资3.5亿元,与学校共同成立了山西新碳超硬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落地转化进入运行阶段。除此之外,更多高校科研项目也实现落地转化,如山西大学与晋城市政府、富士康集团联合启动了光电机产业研究院共建工作;中北大学镁合金车轮扩收挤压、化工废气超重力净化等一批技术在山西转化落地等。同时,全省高校还主动走出校门,寻求与各级党委政府、企业等的战略合作,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拓宽服务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和半径。 “高校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以我们的努力,以我们的实践,为山西转型发展蹚出新路,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马骏说。 “作为广大科研人员中的一员,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敢想、敢干的信心和勇气,要敢为天下先,在‘1331工程’的支持下,为山西的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张天才充满信心。来源:山西日报记者李林霞
农村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村饮水安全在脱贫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十三五”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累计投入工程建设资金60.02亿元,提升了1265.1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解决了181.5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贫困人口饮水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从“无水喝”到“有水喝” 告别了拉水吃的历史 记忆里的清晨,一声声木门吱扭声、毛驴嘶吼声、水桶碰撞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村民们或挑起担子,或牵着毛驴,沿着蜿蜒的山路,到深山沟里去挑水……这道曾经的“风景”,随着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告捷,终于从永和人的生活中远去。拧开水龙头,看着清冽的自来水哗哗流出,永和县交口乡乐成村村民王虎感慨万千:“多少年来,村民们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到山沟里挑水。如今我家终于吃上了自来水,彻底告别了往返4公里拉水吃的历史。” “十三五”期间,山西仍有1036万农村人口需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从2016年开始,我省相继出台《山西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工作的实施意见》《山西省关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方案、意见,从组织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持续良性运行。 “2016年至2020年12月底,我省累计改善1265.1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条件,提前并超额完成‘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处长成接安说,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2016年以来,我省大力争取中央投资,加大省市县三级资金落实力度,累计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超过了60亿元,新建或改造农村饮水工程1.8万余处。 责任明确,资金到位。所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明确了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水管理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并将其作为一项公益事业纳入政府公共财政支持体系,由各级财政实施水价补贴;建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筹集使用制度,每年落实省级以上维修养护资金5000万元以上,保证农村饮水工程及时维修。 目前,全省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还初步建立起了农村饮水安全“一体系三机制”,即城乡统筹、设施完备的供水工程体系,责任明确、分工协作的监管责任机制,管理专业、运行规范的工程管理机制,合理补贴、有效扶持的政策保障机制。 “以前不通水,全家人为了取水忙碌奔波,现在好了,可以把精力放在改善生活、提高收入上了。”用上了方便的自来水,运城市临猗县北景乡贝支村村民翟建成,对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从“有水喝”到“喝好水” 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从“无水喝”到“有水喝”,更要从“有水喝”到“喝好水”。水质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系百姓的安居乐业。 “我们这儿的水现在不仅干净还好喝得很!”阳高县上马涧村村民孙贵连说,“以前啊,我们喝的水都是高氟水,小孩一长乳牙,牙就开始发黄。” 因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高硬度水,曾几何时,一口黄牙成为一些偏远地区农民“难以启齿”的痛。而更为严重的是心脑血管、神经、泌尿系统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因水致病、因水致贫现象十分普遍。 在实践中,我省编制氟超标地方病防治方案、氟改水工作方案,引导各地对有合适替代水源的优先采取更换水源措施改水;对没有合适水源的采取集中安装水质净化处理设备或安装家用净水装置等措施改水;对人口少、居住分散、改水成本高的村庄实施易地搬迁。 “以前我们吃的都是含氟的地表水,每次锅里烧开水都有一层厚厚的水垢,对身体不好,现在村里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我们都喝上了安全水。”定襄县贾家庄村村民张怀民喜笑颜开地说。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定襄县对除氟改水防治地方病工作高度重视,县水利局结合水利建设项目,采取打深井降氟、引客水避氟等改水措施,农村饮水实现“从有到优”的历史性转变。 强化供水水质检测才能保证安全放心。2016年以来,我省在大力开展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全力组织实施水质普查、水质检测、精准核查和技术培训,保障贫困地区农村供水水质。2016年,我省对36个国定贫困县农村供水水质进行了普查,涉及工程1.03万处,覆盖人口578.8万人。2017年,在36个国定贫困县水质普查的基础上,我省对剩余79个县区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开展了又一轮普查。2018年,省水利厅会同省卫健委对全省农村饮水氟超标村庄、人数进行了摸底;会同相关部门,对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饮水安全状况进行了精准核查。由此,山西省全面掌握全省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情况,为后续水质提升提供有效支撑。 强大的水质检测力量,也为解决饮水型氟超标问题提供了支撑。“十三五”期间,我省依托市县两级水质检测中心技术力量,加强农村饮水工程水质检测,年均检测水样近3万份。2016年—2019年,全省累计投入饮水型氟超标改水投资6.4亿元,确保改水工程建设需求。在全省合力攻坚下,2019年年底,累计解决89万农村人口饮水型氟超标问题,提前一年完成饮水型氟超标改水任务。 从“重建轻管”到“建管并重” 保障了清水长流不断 村里通了自来水,用上了“放心水”,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如何才能让水利工程长期运行,让惠民清水长流不断?这是我省农村饮水安全面临的重大课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工程建设后,后期运行管理更为重要。在实践中,山西各地不断创新探索,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的科学管护格局逐渐清晰。 盐湖区新安庄村是运城农村饮水重点扶助村之一。一开始,因水费计收政策执行不够严格、村民节水意识不强,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当地组织开展“水厂开放日”“保护水源地”“服务进乡村”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实行“抄表到村”“抄表到户”等多种计量收费模式,同时推行智慧水务,实现供水服务线上化、水费计收一键化。“现在用水申报立户、交费充值、申请维修等业务,都可以通过‘指尖水务’App办理,收费标准是1立方米水2.8元,我们完全能够承担得起。”新安庄村村民李自红说。 每天清晨,代县枣林镇二十里铺村的水管员王国英,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村里的蓄水池查看水质情况,看设备有没有损坏。在代县,像王国英这样的水管员如今共有274个,实现了一村一个水管员。 “饮水工程是动态的。三分建,七分管。”永和县水利局局长刘永胜说,县里研究决定,由县水利局牵头,乡镇、村委配合,把运行管理工作交付到村一级,由县财政拨付维修配套资金;同时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印制饮水安全明白卡,建起一支水管员队伍。“饮水工程移交后,责任明晰、运行稳定,政府负主体责任,水利局负监管责任,村里则负运营和维护责任,全县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静态清零、动态保障。”“县里给咱办了这么好的事,我必须当成自家的事儿去管。”该县东征村水管员冯云虎自己购置了维修工具,学了维修技术,完全能处理日常管护的问题。 如今,一座座标准化蓄水池矗立在田间山头,一个个供水站把自来水输送到千家万户。吃水难已经成为历史,汩汩而来的自来水,流进农家,滋润心田,成为三晋百姓的幸福源泉。 来源:山西日报记者范珍
3月9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服务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视频会召开。会议回顾总结了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安排部署了2021年工作任务。副市长贾玲香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县(市、区)设分会场。 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了全省市场监管、药品监管工作会议和市委四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精神;传达学习了市委书记郑连生、市长朱晓东重要批示精神;通报了全市市场监管工作情况。 贾玲香充分肯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市场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她指出,2020年我市市场监管系统全力以赴抗疫保供,全面深化机构改革,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创新举措服务发展,严格管控安全隐患,持续强化监管执法,工作成果丰硕。 就进一步做好全市市场监管工作,贾玲香要求,市场监管部门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市场监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全力服务我市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服务我市蹚出全面转型忻州之路,全力服务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二要有效确保“十四五”开局之年市场监管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坚定不移把牢政治方向,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积极深入推进质量强市,综合治理严守安全底线,推动更高水平知识产权建设,持续不断推进智慧监管。她希望市场监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凝心聚力、艰苦拼搏,努力取得无愧于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业绩、新发展,为我市转型出雏型、转型蹚新路作出新贡献。来源:忻州日报
心怀“国之大者” 同谱奋进篇章 3月的北京,桃红柳绿、生机盎然。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隆重召开。 在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山西代表委员们,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参会履职。他们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共商“十四五”发展大计,共谋改革发展新篇。他们用实际行动塑造山西美好形象,用积极作为赢得点赞加分,展现出了自信开放奋进的时代风貌和三晋大地蓬勃向上的新气象。 牢记领袖嘱托,为国为民议政 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对山西而言同样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西视察,发表了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省上下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各项事业在新起点上实现了新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回顾山西这些年走过的历程,代表委员体会最深的就是,山西有今天的大好局面,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英明领导和亲切关怀。经历大战大考,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爱戴人民领袖,拥护党的领导,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够无往而不胜,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会议期间,在晋全国人大代表、住晋全国政协委员,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及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在要求,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基本途径。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在各自岗位上紧紧依靠人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韩清华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她激动地说:“总书记对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充分肯定,是无上光荣,令我无比激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她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两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彰显了中国力量、制度优势。我省代表委员认真审议讨论、一致赞成拥护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决议草案,积极提议案提建议,充分体现了山西代表委员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的政治素质和使命担当。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我省代表委员先后发言表示,纲要草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通篇贯穿新发展理念,瞄准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找准了关键抓手,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极具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提睿智之见,谋务实之策 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因素,同时总结去年经验,今年全国两会仍然压缩会期,但效能不减。“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全国人大代表张建国表示,“作为一名基层代表,我要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民建言,担当起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 在晋全国人大代表会前利用专门时间进行了深入调研、走访座谈,广泛征求意见之后形成建议文稿。他们立足山西、放眼全国,精心准备和完善议案、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山西代表团全体代表依法履职,积极向大会提出议案建议,共提交议案15件,建议257件,其中以代表团名义提出5件,12名代表领衔提出议案,50名代表领衔提出建议。这些议案建议主要涉及创新生态建设、培育市场主体和产业生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普惠性民生、“三零”单位创建和依法治理等方面。代表团议案建议组工作人员郭强介绍,山西团代表提交的议案建议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从法律、政策、工作层面予以解决,针对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充分彰显了我省代表的使命担当。 与此同时,住晋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部署和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等,紧密联系山西实际,积极建言资政,共向大会提交提案98件,其中联名提案12件,均为近年新高。其中,设立中国(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山西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碳基新材料产业、建设“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国家实验室”、支持电力外送基地建设、支持黄河流域林业生态建设、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和先进不锈钢创新中心、在太原增设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工建设太绥铁路等74件提案,经省政协提案委积极与大会提案组沟通,已经立案并交有关部委办理。 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山西声音 “云端”听发言,感受新山西。过去一年,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交出了夺取山西“战疫”重大战略成果、实现转型发展入轨并呈现强劲态势和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份优秀答卷”。这为我省代表委员讲好山西故事,提供了丰富资源。代表委员用切身经历和体会,通过讨论发言、网络直播、视频采访,踊跃发言,畅谈感受,积极介绍宣传我省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效、焕发的新风貌。 两会期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特别节目《代表》第三期对话贾樟柯,畅谈人大代表的履职变化与思考。贾樟柯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先后聚焦文化产业发展和电影人才培养、电影版权和电影人收益权、扶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生活等积极建言议政。他感叹道,当全国人大代表四年来,“我更自信了”。 走上“云端”面对面,“开门”议政心连心。3月7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对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山西代表团分组审议进行全程网络直播。吕春祥代表盛赞,山西把创新放在转型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自己作为科技工作者,感到“春风拂面”“暖意融融”。姚武江代表在镜头前展示随身带的纳米纤维滤材口罩和光氧化口罩,生动例证山西新材料产业高速发展的成效。牛三平、王娟玲、许小红等代表先后发言,传递出山西加快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省上下爱才之心、引才之切、用才之诚的强烈信号。 代表委员们着眼全国大局、人民需要,立足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让山西好声音不断在纸上网上、屏幕内外响起。浏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总能发现我省代表委员的身影。李秋喜代表畅谈我省国资国企改革情况,栗桂莲委员讲述全省优化高校院系布局,武宏文代表介绍我省实施大数据战略取得显著成果……就是在会议休息间隙,杨蓉、马瑞燕、刘正等代表还在向媒体宣介山西药茶打造第七大茶系的故事,让悠悠茶香飘溢四方。 好故事能引起共鸣和回味,好故事也能激荡起初心与干劲。全国两会归来的代表委员们表示,新蓝图前景美好,新征程催人奋进,我们将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借两会浩荡东风,带头实干,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发扬钉钉子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全力夺取“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新胜利,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来源:山西日报
3月12日,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国两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要讲话精神、刘鹤副总理参加山西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精神,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省委书记楼阳生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高度评价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一致认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大会审议并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其他各项重要报告,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共同行动,极大鼓舞了与会代表、委员和全国人民。会议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全体代表高度赞同,表达了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宪制秩序的坚定决心,必将确保实现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有力保障香港“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参加内蒙古、青海代表团审议,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看望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省代表委员依法履职、共商国是,与国家前进的步伐同频共振,围绕事关山西转型发展全局的大事要事提出意见建议、议案提案,体现了山西自信,展现了山西形象。 会议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两会精神上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抓住用好山西面临的难得机遇,坚定转型发展蹚新路的信心决心,把握发展大势,聚焦年度目标,全力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夺取“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局新胜利。要对标对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围绕对我省转型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重大政策、重大举措、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其他支持事项,清单化管理,分解任务、持续跟踪、推动落实。要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深入对接,确保我省重大事项最大限度列入国家专项规划,进一步做好我省专项规划与国家规划的有效衔接和修改完善工作。 会议强调,要增强“交卷”意识,进一步强化抓落实的力度和举措,提高“答卷”的能力和水平。要持续打造“六最”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要坚持“项目为王”,把滚动推进“三个一批”作为重要工作机制、有效抓手,强化跟踪服务、跟踪办理、跟踪落实,确保签约项目加快落地,开工项目预期开工、无障碍施工,投产项目尽快达产达效,以项目的高质量支撑转型发展的高质量。要深入开展“三零”单位创建,进一步做好社会稳定风险防控工作,确保安全稳定。 会议指出,省人大常委会要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聚焦“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统筹抓好立法、监督、决定、任免、代表工作及自身建设,制定转型发展管总的综合性法规,以法治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省政协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聚焦省委交给政协的“三件大事”“三项重点任务”,抓好年度协商计划落实,动员广大政协委员建真言、谋良策、聚共识,为全省转型发展凝聚正能量。法院、检察院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全面依法履行审判、司法监督职责,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会议强调,开年即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各项决策部署,锚定目标,担当作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奋力推动“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开好局、起好步,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负责同志,省法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出席会议。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来源:山西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多重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在艰辛的抗疫历程中,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各方面持续努力,不断巩固防控成果。我们针对疫情形势变化,及时调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处置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创造必要条件。 一年来,我们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围绕市场主体的急需制定和实施宏观政策,稳住了经济基本盘。面对历史罕见的冲击,我们在“六稳”工作基础上,明确提出“六保”任务,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立足国情实际,既及时果断又保持定力,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科学把握规模性政策的平衡点。注重用改革和创新办法,助企纾困和激发活力并举,帮助受冲击最直接且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难关。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创新宏观政策实施方式,对新增2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建立直达机制,省级财政加大资金下沉力度,共同为市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及时补充财力。支持银行定向增加贷款并降低利率水平,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50%以上,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1.5万亿元。对大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点对点”服务。经过艰苦努力,我们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3%,宏观调控积累了新的经验,以合理代价取得较大成效。 二是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保市场主体也是为稳就业保民生。各地加大稳岗扩岗激励力度,企业和员工共同克服困难。多渠道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动就业。新增市场主体恢复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降到5.2%。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尤为难能可贵。加强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线上办公、网络购物、无接触配送等广泛开展。大幅度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对因疫情遇困群众及时给予救助,新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近600万人,实施临时救助超过800万人次。抵御严重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全力应急抢险救援,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 三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要目标任务如期完成。较大幅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对工作难度大的贫困县和贫困村挂牌督战,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措施。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帮助返乡贫困劳动力再就业,努力稳住务工收入。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和帮扶。年初剩余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长江、黄河、海岸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实施,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时处置一批重大金融风险隐患。 四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加强产权保护。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改革。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举措陆续推出。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保持增长。 五是大力促进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功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突破性成果不断涌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相关举措。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六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力度,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粮食实现增产,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乡村建设稳步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推进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出台一批新举措。 七是加强依法行政和社会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9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37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开展线上教学,秋季学期实现全面复学,1000多万高中毕业生顺利完成高考。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现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目标。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力度。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开展国务院大督查。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置。严格食品药品疫苗监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为基层减负。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卓有成效。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通过视频方式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世界卫生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坚持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国际抗疫合作,倡导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的工作殊为不易。各地区各部门顾全大局、尽责担当,上亿市场主体在应对冲击中展现出坚强韧性,广大人民群众勤劳付出、共克时艰,诠释了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彰显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 各位代表! 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防控仍有薄弱环节,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仍受制约,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困难较多,稳就业压力较大。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强。一些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防范化解金融等领域风险任务依然艰巨。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少数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不善为。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有发生。我们一定要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改进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摆脱了“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困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连年丰收。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100万套。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发展取得新成就,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过五年持续奋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国务院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化量化“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全文提交大会审查,这里概述几个方面。 ——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促进增长潜力充分发挥。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物价水平保持总体平稳,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黑土地保护工程,确保种源安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扎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完善竞争政策框架。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和城市黑臭水体。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提质扩容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优化生育政策,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优化社会救助和慈善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弘扬诚信文化,建设诚信社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高能源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展望未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三、2021年重点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社会建设水平。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改善人民生活。 连日来,山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们围绕抓好普惠性民生、切实增进民生福祉热烈发言交流,积极建言献策。代表们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全生命周期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服务为核心 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通道。据预测,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构建广覆盖、高质量、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成为民心所盼、大势所趋。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山西省委副主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志强长期关注社会养老问题。他说,“十三五”期间,国务院及各部门出台近30项政策文件支持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基本成型。他建议政府抓紧做好顶层设计,加快出台“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并研究制定配套方案。 养老院有多少,床位足不足……过去,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关注养老服务业发展,更多是关注养老场所的建设与发展。“养老服务业,服务是核心。”李志强认为,加快现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由关注场所建设转变为以关注服务为核心,支持社区居家养老公共服务与市场营利性服务共同发展,建立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以家庭照顾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为此,政府应完善社区居家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统筹建设新旧小区内部福利设施,实现资源均衡共享。鼓励社会资本力量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平台设施建设与运营。探索制定家庭养老床位的规范标准,纳入养老服务监管范围。 目前养老专业人才已经出现短缺,同时,护理员队伍年龄老化、受教育程度低,难以支撑老龄化社会对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巨大需求。李志强建议,加强养老行业人才培养,大力发展养老专业职业教育,实行政策激励,扩大生源并保障培养质量。 立法保障普惠性学前教育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婴幼儿数量日益增长。学前教育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也是当前我国教育最大的一块短板。全国人大代表、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一矿机电工区技术员姚武江调研发现,我国学前教育还存在资源配置不均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幼儿园之间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财政保障和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教师队伍保教人员的数量不足、水平不高等诸多痛点。 姚武江建议尽快出台《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条例》,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均衡优质发展。他说:“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普及化、一体化、优质化。推动‘幼有所育’不断取得新进展,目的是更精准、更全面地补齐民生短板。”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已纳入今年立法计划。姚武江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学前教育立法进程,在法律层面对学前教育的性质、政府职责、投入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师资队伍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提升学前教育法治化水平。在此基础上,应坚持政府主导、完善制度,特别注重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均衡优质发展,尽快出台《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条例》。应坚持坚守底线、突出重点,以补短板、强弱项、共享发展为目标,扩大“幼有所育”公平受益面。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原则和公办民办并举原则,以“就近、便宜、优质”为目标,科学合理布局学前教育资源,提供“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强化就业优先 扩大就业容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扩大就业容量。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山西省委副主委、山西工商学院院长牛三平认为,过去的一年,各级政府落实助企纾困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减轻企业负担,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措施,在疫情影响巨大冲击下能够保持就业大局稳定,尤为难能可贵。 针对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牛三平建议首先加强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在宏观政策上坚持就业优先。坚持实施以稳定和扩大就业为基准的宏观调控,推动财政、金融、投资、消费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其次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扩大就业岗位需求。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非常重要。让这些人毕业后在当地能就业、就好业,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牛三平建议,给予应用型高校更充分的办学自主权,特别是专业设置自主权,让高校能根据地方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灵活设置所需专业,更好为地方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同时,以稳就业、保就业为导向,加大对初创实体企业支持力度,对于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在场地、租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建设一批高质量创业孵化载体和创业园区,持续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推动多渠道灵活就业。 今后一段时期,就业总量压力短期不减、结构性矛盾仍然凸显,表现为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一方面是一线生产服务人员和技工短缺,另一方面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和大龄劳动者求职就业困难。牛三平认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能力素质为核心,加快推进技能人才发展。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山西开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建议持续推动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坚持不懈开展常态化大规模多方式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助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来源:山西日报
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