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新闻
河曲:打造黄河岸边杂粮产业“新都”

“人人都知道山西小米好,却不知道我们河曲也是山西好小米的产地,更不知道我们还有‘富硒’小米,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河曲小米等小杂粮产品走遍全国!”近日,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尤金莲对记者如是说。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过去的河曲县,靠种植各类杂粮发家致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全县上下集中力量打造小杂粮产业集群,一系列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先后成长了起来,百姓奔上了小康路,乡村振兴也蹚出了一条新路。

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尤金莲(右二)在农田里查看富硒谷子长势。梁春霞 摄

01

积极推进杂粮产业发展

小杂粮“进军”大城市

“这几种产品要装到那个红色的纸箱子里!包装好的产品清点完赶快搬到货车上!注意核对客户的电话!”

7月26日,在河曲万家福商贸有限公司的门店里,工作人员正在打包一批发往北京的杂粮礼盒。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的小杂粮系列产品很受欢迎,每个月的销售额都能超过200万元。

河曲县并非小杂粮知名产区,过去因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弱,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好产品卖不上好价格。

如今,河曲县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破解发展难题,好杂粮卖上了好价格。

河曲是忻州市小杂粮的核心产区,是全省“小杂粮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之一,小杂粮有糜子、黍子、谷子、高粱、黑豆、红小豆、绿豆、江豆、豌豆、小扁豆、荞麦等。

河曲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县杂粮种植面积为30.17万亩。其中:谷子10.5万亩、高粱0.95万亩、糜黍8.2万亩、豆类2.31万亩、薯类7.4万亩、其他杂粮0.81万亩,当年杂粮总产量达到4744.7万公斤。

数据背后是一系列产业发展“组合拳”。

“在市场竞争中,我们意识到了小杂粮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此,我们加大了对产业集群和龙头品牌建设的力度,一方面,建设了农业产业园区,引入多家龙头企业,打造杂粮食品和功能性农产品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加紧推动各类品牌认证,不仅有‘河曲上品’这样的区域公共品牌,还包括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各类产品认证。我们还有兴农科技、莲芯硒美、四海进通奥康等3家公司,成功申报了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可以说,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小杂粮产业整体有了很大的发展!”河曲县副县长许旺全对记者说。

夯实生产基础,打造重点产业,发展品牌体系,河曲县积极推进杂粮产业发展,小杂粮“进军”大城市,销量大幅攀升。数据显示,1-5月,全县小杂粮远销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对外销售额达7520万元。

产业快速发展让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作为当地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万家福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混娥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通过加工代销等方式,共带动198户农民就业,其中贫困户45户。

02

依托科技力量

贫硒土地上长出富硒杂粮

“2019年,富硒小米的销售额达到了1552万余元,销售量达到了517.37吨;2020年,销售额达到了1534万元。经过检测,小米含硒量每公斤高于150微克,超过了国家标准。”在莲芯硒美公司,这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在这个严重缺硒的地区能种出富硒小米,有什么奥秘呢?

尤金莲告诉记者,他们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的技术支持,通过在土地上施用专用富硒肥,并禁用除草剂、农药等,收获了健康、原生态的杂粮产品。为了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产出的杂粮硒含量能够达到标准,他们还邀请中国科技大学专家来河曲县进行现场指导。

依托科技力量,长在河曲县这片贫硒土地上的富硒“科技粮”,成了娘娘滩的“致富粮”。

据了解,2013年,尤金莲开始在土沟乡带头试种富硒小米,有300人参与到试种中,当年种植的1000亩富硒小米,总产量约20万公斤。为了增强参与试种农户的信心,莲芯硒美公司与农户签订了农作物种植回收合同,对产出的小米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参与试种的农户人均增收3800元。

近年来,河曲县将富硒农业项目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在土沟乡、前川乡等乡镇开展土地流转,建设富硒杂粮基地,免费发放种子、地膜、肥料等,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种植。对于每年产出的各种杂粮,均以每公斤高于市场0.5元—2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并给予粮食质量较好的农户一定的奖励。

经过几年的发展,河曲县的富硒杂粮种植基地总面积已达到3万余亩,并辐射至偏关县、保德县、岢岚县等周边10个县,每年可在河曲县收购加工各类富硒杂粮250万公斤,解决了1300余户农民的粮食销售难题,种植户平均每亩增收800元-1000元。

03

注入强劲动力

打造黄河岸边杂粮产业“新都”

忻州是“中国杂粮之都”,辖区内有“中华红芸豆之乡”“中国藜麦之乡”“中国亚麻油籽之乡”“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中国甘甜红薯之乡”“中国高原莜麦之乡”等“六乡”,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如今,河曲县也在擘画自己的小杂粮产业发展蓝图。

“作为忻州最大的富硒杂粮种植基地,我们以功能性杂粮种植加工,带动其他各类农产品加工,让‘富硒’成为我们的‘主打色’,让河曲成为‘功能性杂粮’之都!”河曲县委书记石光源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河曲县为打造黄河岸边又一座小杂粮产业“新都”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首先,积极扶持杂粮生产龙头加工企业,2020年,全县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完成销售收入5亿元。

其次,积极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登记在册的种植业类合作社达344个,并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在全县扎根与推广。

再次,通过打造“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杂粮产品品质不断提高;积极推动“优粮优销”“优粮优购”建设,杂粮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服务体系,杂粮产品销售网络进一步扩大;“莲宇康”“许诺”“西口源”等区域品牌逐渐成长起来,为河曲杂粮奠定了好形象、好口碑,“科技粮”种植成了河曲农民的第一选择。

小杂粮,大健康。

如今,“十年九不收”的河曲县,依托小杂粮产业和功能性杂粮产品开发,迈开了高质量高速度赶超型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可以说,在九曲黄河湾,一座“科技感”十足、“致富梦”甜美、“小康味儿”浓郁的杂粮“新都”正在崛起!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8月4日1版

上一篇:「小康圆梦」生态福利惠民生
下一篇:今日奥运看点:中国女篮将迎来八强战

河曲:打造黄河岸边杂粮产业“新都”

2021-08-04    来源:本站编辑    编辑:本站编辑

“人人都知道山西小米好,却不知道我们河曲也是山西好小米的产地,更不知道我们还有‘富硒’小米,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河曲小米等小杂粮产品走遍全国!”近日,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尤金莲对记者如是说。

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过去的河曲县,靠种植各类杂粮发家致富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全县上下集中力量打造小杂粮产业集群,一系列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先后成长了起来,百姓奔上了小康路,乡村振兴也蹚出了一条新路。

山西莲芯硒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尤金莲(右二)在农田里查看富硒谷子长势。梁春霞 摄

01

积极推进杂粮产业发展

小杂粮“进军”大城市

“这几种产品要装到那个红色的纸箱子里!包装好的产品清点完赶快搬到货车上!注意核对客户的电话!”

7月26日,在河曲万家福商贸有限公司的门店里,工作人员正在打包一批发往北京的杂粮礼盒。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的小杂粮系列产品很受欢迎,每个月的销售额都能超过200万元。

河曲县并非小杂粮知名产区,过去因为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弱,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增值能力不足,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好产品卖不上好价格。

如今,河曲县积极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破解发展难题,好杂粮卖上了好价格。

河曲是忻州市小杂粮的核心产区,是全省“小杂粮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之一,小杂粮有糜子、黍子、谷子、高粱、黑豆、红小豆、绿豆、江豆、豌豆、小扁豆、荞麦等。

河曲县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县杂粮种植面积为30.17万亩。其中:谷子10.5万亩、高粱0.95万亩、糜黍8.2万亩、豆类2.31万亩、薯类7.4万亩、其他杂粮0.81万亩,当年杂粮总产量达到4744.7万公斤。

数据背后是一系列产业发展“组合拳”。

“在市场竞争中,我们意识到了小杂粮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此,我们加大了对产业集群和龙头品牌建设的力度,一方面,建设了农业产业园区,引入多家龙头企业,打造杂粮食品和功能性农产品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加紧推动各类品牌认证,不仅有‘河曲上品’这样的区域公共品牌,还包括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各类产品认证。我们还有兴农科技、莲芯硒美、四海进通奥康等3家公司,成功申报了农业产业化省级示范联合体。可以说,通过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小杂粮产业整体有了很大的发展!”河曲县副县长许旺全对记者说。

夯实生产基础,打造重点产业,发展品牌体系,河曲县积极推进杂粮产业发展,小杂粮“进军”大城市,销量大幅攀升。数据显示,1-5月,全县小杂粮远销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对外销售额达7520万元。

产业快速发展让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作为当地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万家福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混娥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通过加工代销等方式,共带动198户农民就业,其中贫困户45户。

02

依托科技力量

贫硒土地上长出富硒杂粮

“2019年,富硒小米的销售额达到了1552万余元,销售量达到了517.37吨;2020年,销售额达到了1534万元。经过检测,小米含硒量每公斤高于150微克,超过了国家标准。”在莲芯硒美公司,这组数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在这个严重缺硒的地区能种出富硒小米,有什么奥秘呢?

尤金莲告诉记者,他们依托中国科技大学的技术支持,通过在土地上施用专用富硒肥,并禁用除草剂、农药等,收获了健康、原生态的杂粮产品。为了加强田间管理,保证产出的杂粮硒含量能够达到标准,他们还邀请中国科技大学专家来河曲县进行现场指导。

依托科技力量,长在河曲县这片贫硒土地上的富硒“科技粮”,成了娘娘滩的“致富粮”。

据了解,2013年,尤金莲开始在土沟乡带头试种富硒小米,有300人参与到试种中,当年种植的1000亩富硒小米,总产量约20万公斤。为了增强参与试种农户的信心,莲芯硒美公司与农户签订了农作物种植回收合同,对产出的小米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参与试种的农户人均增收3800元。

近年来,河曲县将富硒农业项目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在土沟乡、前川乡等乡镇开展土地流转,建设富硒杂粮基地,免费发放种子、地膜、肥料等,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种植。对于每年产出的各种杂粮,均以每公斤高于市场0.5元—2元的价格进行收购,并给予粮食质量较好的农户一定的奖励。

经过几年的发展,河曲县的富硒杂粮种植基地总面积已达到3万余亩,并辐射至偏关县、保德县、岢岚县等周边10个县,每年可在河曲县收购加工各类富硒杂粮250万公斤,解决了1300余户农民的粮食销售难题,种植户平均每亩增收800元-1000元。

03

注入强劲动力

打造黄河岸边杂粮产业“新都”

忻州是“中国杂粮之都”,辖区内有“中华红芸豆之乡”“中国藜麦之乡”“中国亚麻油籽之乡”“中国甜糯玉米之乡”“中国甘甜红薯之乡”“中国高原莜麦之乡”等“六乡”,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如今,河曲县也在擘画自己的小杂粮产业发展蓝图。

“作为忻州最大的富硒杂粮种植基地,我们以功能性杂粮种植加工,带动其他各类农产品加工,让‘富硒’成为我们的‘主打色’,让河曲成为‘功能性杂粮’之都!”河曲县委书记石光源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

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河曲县为打造黄河岸边又一座小杂粮产业“新都”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首先,积极扶持杂粮生产龙头加工企业,2020年,全县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完成销售收入5亿元。

其次,积极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登记在册的种植业类合作社达344个,并通过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在全县扎根与推广。

再次,通过打造“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杂粮产品品质不断提高;积极推动“优粮优销”“优粮优购”建设,杂粮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服务体系,杂粮产品销售网络进一步扩大;“莲宇康”“许诺”“西口源”等区域品牌逐渐成长起来,为河曲杂粮奠定了好形象、好口碑,“科技粮”种植成了河曲农民的第一选择。

小杂粮,大健康。

如今,“十年九不收”的河曲县,依托小杂粮产业和功能性杂粮产品开发,迈开了高质量高速度赶超型跨越式发展的步伐。可以说,在九曲黄河湾,一座“科技感”十足、“致富梦”甜美、“小康味儿”浓郁的杂粮“新都”正在崛起!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8月4日1版


网站备案号:晋ICP备18007061号-1  版权所有:忻州时代风向标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

晋ICP备18007061号-1  版权所有:忻州时代风向标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晋公网安备 14092402000008号